“换三号缓冲基液,” 沈青竹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冷静得像冰,“小舒,放缓刺激强度。 不要想着完全控制那根虚拟手指,只想象它的温度,想象它在抚摸你小时候捡到的那只受伤的雨燕。”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疗法,尝试绕过受损的运动中枢皮层,激活更深层的镜像神经元。 徐望舒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药水的冰冷气味中,她努力回溯儿时那茸毛细软、微微颤抖的生命触感…屏幕上,颤抖的虚拟手指奇迹般地稳定了一瞬。 在隔壁的重症监护室内,徐云的病床被各种精密的神经传感设备环绕。 他安静地躺着,药物维持着一种相对平和的低清醒状态。 但沈青竹面前的独立监控屏上,属于徐云大脑活动的图谱却如同一场永无止息的微型风暴: 泰坦碎片闪回–检测到高度一致性场景关联波! 场景关键词:冰雪混凝土堡垒低氧警报涡轮增压器高频嘶鸣 生理反应:肾上腺素(模拟)激增172,神经痛觉敏感性(模拟)下降7o 记忆节点锁定率:48 这是模拟战斗场景刺激下的神经反应。 当虚拟战场中响起某种特定频率的低频嗡鸣(模拟老式涡轮增压器的声音)时,徐云沉寂已久、被封存的战斗本能与片段记忆会被瞬间、强制性地点燃! 如同用冰锥在冻结的湖面凿出一个小孔,虽然微小,却能看到湖底深处的一抹暗涌。 代价是后续更长时间的神经疲惫和生理指标剧烈波动。 “在强行磨损那把神经锁…” 负责监测的陈霖博士声音凝重,“他在用身体的本能记忆对抗枷锁! 每一次‘泰坦’闪回,就像一次强行冲刺,都在消耗他本就不多的精神储备。 而那个锈锁…也在崩出裂痕。” 沈青竹眼神复杂地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模拟记忆节点锁定率——一个缓慢、痛苦到令人窒息的爬升过程。 棋盘外的烽烟: 特区之外,“断血行动” 的后遗症正演变成一场全球经济的痉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总部。 宽大的红木会议桌上,一份指控徐氏“系统性奴役童工” 的补充报告被传阅。 报告的附件照片赫然是那张“东南亚代工厂房” 内面黄肌瘦的孩童,旁边却是缅甸地方新闻——警察在某坤沙集团控制的村落解救了数十名被绑架的儿童劳工! “这是嫁祸!” 徐氏聘请的顶级法律顾问在视频会议中咆哮,“我们的供应链调查记录显示所有童工均与坤沙集团外围招募活动高度关联! 他们有完整的绑架勒索案底!”